杨丽华,1973年9月生于绵阳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,绵阳市文联委员,绵阳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,民进绵阳市委书画院副院长,国家二级美术师。就读于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。
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,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,中日女书法家书法作品联展,北京双年展,千人千作展,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―五百家书法精品展,四川・湖南中青年书法家作品提名展。
书法作品参展获奖的有:四川省妇女书画大赛一等奖,四川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展,四川省首届临书临印展优秀奖,四川省首届“谢无量书法创作奖”评奖暨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,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一等奖。四川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。
创作自述:
我小时候写毛笔字是为了能够写一手整齐的钢笔字,并没有多大的理想抱负,算是为实用而为吧。
二十多年光阴过去了,兴趣、爱好居然让书法成了我的专业,看来与书法有缘,乐得终身相伴了。
人在前行的时候常会引首回顾,关照已往的历程。现在想想自己学书的过去,可谓酸、甜、苦、辣,五味备尝。“书法者,寂寞之道也。”这是老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前人名言,还特意为这条名言配撰了联语勉励我:“岁月千年少;闲游半步多。”在众多师友的关注、鞭策下,我坚持下来了。
我喜爱草书,特别是大草,《古诗四帖》、《自叙帖》是我案头的“常客”。儿时,我在东北地区生活,我欣赏那里的直率与奔放,对我后来选习草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;我用草书直抒心灵深处的感情,与儿时所处环境不无关系。
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难掌握的一个高度,它书写的时间性和空间性,容不得太多的理性思考,只顾个人瞬间情感,情绪的宣泄;它更是涵盖个人精神、修养的体现。正因为如此,我用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习草书,希望在草书艺术上有所突破。早期我写草书只关注形而忽略了神,老师观看习作后每每评论说;“天分和才气都不错,只是缺乏笔墨内涵,没有认真深入到传统中去。”对于我来说这是个严重的问题,需要进一步对传统经典作品用功临摹来解决。要进一步体验其精神,掌握其要领,而不是只凭单纯的才情发挥就能登堂入室,就能通过浩瀚的书法艺术海洋到达彼岸。这个认识问题如果不弄明白,长此以往,终归要流于平庸,不可能有满意的结果。
有鉴于此,我从书法形式美的角度深入研究形式规律,包括对结字、笔法、墨法、章法等技法层面进行分析对比,寻找规律和结论。当我重新拾起古法帖,避开误区,认真从细处着眼,审视和克服手上毛病时,笔下又获得了新的起色。
俗话说得好: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学习是一辈子的事。为了 提高自身水平,我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完成了研究生学业。这里张扬个性,主张千人千面,称得上五彩纷呈,百家争鸣。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,拓展了胸襟,刷新了思维,在书法创作方面增添了新的认识和想法。我要把“厚古不薄今”,“进一步提高审美标准”,“向自己认定的创作之道迈进”作为今后自己从书悟道的核心追求而坚持下去。
书家最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要树自己的创作风格,首先要有自己对书法创作的独特的表达语言。创作范围太广,包涵了太多的内容,如同一部“百科全书”,自己要在书中选定适合自己的位置,找到安身立命之本,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不可小视。
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。我认定了要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,专心致志,诚恳请教,相信总会有收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