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房甑选
也 说 炯 公
时间:2010年06月03日 来源:四川书法网测试数据 作者:四川书法网 浏览数:8449
内容提要:    有人称他“炯公” 在不经意间你会觉得是一位老者。其实,舒炯方五十出头,知命之年风华正茂,并未老态龙钟。公者,尊重之辞。

 

    有人称他“炯公” 在不经意间你会觉得是一位老者。其实,舒炯方五十出头,知命之年风华正茂,并未老态龙钟。公者,尊重之辞。舒炯四岁学书,受业于西蜀李灏先生,早年得道,十八九岁便扬名成都,凡书道中人无人不知其大名。以今日记之,与其同时出道的这批同行名家们多已年近古稀,且如他的弟子大都也是花甲之年了。就象幺房出老辈子一样,何况趋步前列“炯公”之谓,自然不怪。

    舒炯少年入帖遍及汉魏六朝,后从李灏门下更得乃师衣钵《石门》《爨龙颜》《张猛龙》渐近成熟;临帖法二王,凡兰亭、圣教,颜鲁公麻姑坛、勤礼,之列;纵横米、黄、王铎。出行入道毫无苟且,固使获魏晋氲氤,唐宋气象。。。。

    北宋.曾巩在《墨池记》中说:[羲之常慕张芝,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。]明人张岱也有[少年不肯临池学书,字丑拙,试有司辄不利。]的说法,可见多写的重要性。舒炯幼年便开始勤学,可谓努力的一个例子。从舒炯的一方印章“正红旗下” 可见其祖上曾为大清达者。满人入关后,不但“不离雕鞍”且崇尚“儒学”。在五六十年代时期,百姓生活一般不大好过,无法读书深造,写写字也算是儒家必修的一门功课吧。家风传承,父母的支持,自已的热爱,舒炯进入临池学书,水为之黑了;大概他也象少年王献之那样写完了十八缸水呢。

    舒炯性豪爽,心存宽厚,然不善公关应酬;言语不多,却哲理方亮,文笔犀利。尝以气骨秉呈, 证道通神为法书宗旨。他说:[夫书者,一艺耳,旨在传情。古之圣哲,以斯证道而已,岂有它哉。] 至于书法的情绪,他以为:[情生则象显,象显而形式之构成备焉,情因景生,景由心造,缘时空之差乃呈异态,殊非区区言语得以尽述也。] 一个书法家应该具备对哲学理论与对待特殊境界的分析能力,要知道,中国文字的本身就具有着深奥的哲学思想,例如,在书写程序中就有:“欲左先右,欲下先上,无往不收,无垂不缩。”的法则。这里蕴含着太极阴阳,两极运动的万般变数;天、地、万物,沧海桑田的变迁;它寄与书写始末往返变化,让书法线条注入了生命。笔行若云似水,笔伫如山如铸;天地与书法,以大变化幻小变化;故得以左右,上下,收放,垂缩,内敛外张的辨证逻辑。若云似水的线条,纽结着如山如铸的结字本体,编织着作者运筹帏幄的谋略。其思想或本老子,或作佛家,或从儒学;或伫留于社会上层,或深沉于民间里弄。把握着那根笔下的骨线,或以兴奋、欢快、悲壮、静穆、清寂;或运变以拉长、缩短、重点、轻提、平顺、扭曲。。。。。

    舒炯曾从大蜀隐士孟凌云先生习文讲武;并与众师友游学内功及武术,讨论太极;省悟研究,颇得精髓。兼备文武,一阴一阳之谓道,深知其中奥秘。书法,最能体现就是文武之道,魏夫人以“笔阵法”论其书道,从张旭“观公孙大娘舞剑器”到怀素“飞鸟出林,惊蛇入草” 动静、张弛、得悟要津。一元生两极,两极生四象。万物的生发,从白纸到著墨于纸,便有了黑白,老子的[计白当黑。] 之说,妙就妙在一个“计”字。计,策划谋略之意;老子本法自然,以黑白营象造物。正如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道:[书者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,如其人而已。]石涛也说:[夫一画,含万物于中。] 从而,可见书法中的哲学思想与自然之道。境界的深浅涉入,高低可见,功夫常在字外。。。。

    书法的为象,并非只在结字、谋篇中纠结。为象,所谓象由心生;心,我(作者)之心,吾心自生吾象。这也是锁定个性形成自家风格的关键,个性是先天固有与后天积累的结合,而风格则应该是这二者的同体与时代潮流及地域环境,诸多错综性质所形成。

舒炯在其作品中,他对刚柔相济,相对矛盾的统一诸多问题的把握,是轻松自如的。无论是对笔法,章法,对节奏的掌控,都是在一画开始的时后,便不断地作出相对的调整。用笔的徐-疾,圆-方;墨量的涨-竭,厚-薄;提按与顿挫的空间分寸等等。当然,最难的就是空间,字的结构成形是二维,但书写过程则在四维中进行,而若就完成一篇优秀作品,则更当是一个时空机,让读者进入未来与到达过去。这,并非天方夜谈......

    书法中的方圆用笔,也并非只存在于“锋在中行”与“蚕头雁尾”的篆隶笔法之中。书法的表现性与意识审美,为了填补书法意识形态领域里使线条意味呈现多义性,对方圆笔意的审美,从本体而上升到心理,故有“正侧于心”之说,柳公权笔谏曰:[心正则笔正,心不正则笔不正。] 实际存在性和意念性,对二者关系而言,其认知就在于要“脱俗化”,要羽衣升华。中国画家讲“笔笔中锋”书法家也讲。石涛和尚在《脱俗章》中说:[人为物蔽,则与尘交;人为物使,则心受劳。劳心于刻画而自毁,蔽尘于笔墨而自拘。此局隘人也。] 所以方圆法则须存在于胸怀之内,不可以表面于形式。意识审美重要的是由模糊印象到清晰感知;由局部而整体,由小而大,不断扩散开来,由形似到神似而进入畅怀的自由境界。也正是老子思想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 。”的道理。思想意识上的书法,才是真真正正的法书 。仿佛,我们已从舒炯的作品中寻求到了甚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木�2009.12.于大方堂西窗